打开生动报史 沉浸艺术殿堂 ——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导师调研新华日报报史馆
《新华日报》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烽火中,是抗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中心主办的第一张全国性的政治机关报。
创刊于1938年1月11日的《新华日报》,86年来忠实见证、记录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历史,始终保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政治本色,与时俱进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成为党的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面军”。
《新华日报》的历史,是中国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章节,更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份珍贵的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材。
2024年11月,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导师代表一行参观了新华日报报史馆。报史馆占地1800余平方米,以展板、实物、多媒体等方式,将《新华日报》创刊以来的峥嵘岁月全面展陈。报史馆内38块大小显示屏,多媒体反映时代脉动。“新华视窗”集纳12个专题的1500余张照片,精彩展现《新华日报》用图片记录的重要历史瞬间。报史馆内的沉浸式展陈,生动具体展现红色报史,让参观者将党史、报史内化于心,更好地发挥了红色场馆铸魂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据介绍,新华日报报史馆还一直致力创新传播方式,让红色报史“活”起来。新华日报报史馆深入挖掘红色报史资源,着力丰富传播内容和形式,搭建红色报史报、网、端、微、抖、屏多媒体矩阵;让红色报史走出场馆,以多种媒体形式走进群众。而报史馆本身的“红色流量”也为各传播渠道注入红色能量,红色基因和各传播媒体交相辉映,形成聚变传播效应。
在市场运营领域,报史馆文创开发搭载其他文化载体,开发出了包含新华基因,又接受的爆款文创产品。此外,报史馆还在构建研学、党建“朋友圈”,利用媒体固有优势,不断提升影响力、凝聚力。
此次调研,拓宽了视野,开辟了“传媒+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新思维。在“传媒、科技、文化、艺术、建筑”跨界融合、科学发展的新未来,一定为讲好中国故事、抒写江苏精神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