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是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实现全面而动态感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递藏品、展览、观众、环境等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变化,从而无须人工干预,即可实现智慧化保护、管理与服务。智慧博物馆通过信息技术将“物”(藏品、展品、设备、建筑、环境等)进行互联,并感知“人”(观众、公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行为,以便将“物”以最佳方式提供给“人”。它是数字博物馆的延伸,其出现标志着人们开始将“数字基础架构”与“物理基础设施”相互融合,以一种超越纯技术层面、更加具有人文情怀的理念来重新认识和建设博物馆。也有学者以数学方式对智慧博物馆进行表达,即“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

一、智慧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比较

   三者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信息流的方式。传统实体博物馆以“物-人”二元关系为基本模式。数字博物馆创造性地采用了“物-数字-人”的静态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信息后,再以适当形式通过数字技术展现出来,传递给公众。然而,这种信息交互方式不仅割裂了“物-人”之间的直接联系,也缺少对“物-物”之间、“人-人”之间协同关系的处理,导致数字博物馆所提供的信息时效性、真实性、交互性和临场体验感都远不如实体博物馆;同时,数字博物馆对博物馆藏品保护、保管、研究、管理等工作的支持也相对有限。智慧博物馆则是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将博物馆信息化系统转化升级为相互联系、开放融合的高效整体,打破原本相对封闭的信息化体系,并能够准确、即时获取并联通各方信息,从而全面提升博物馆各项功能。

 

二、智慧博物馆相关技术性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以传感技术为基础,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以及传统的热、光、气、力、磁、湿、声、色、味敏传感器件等信息传感设备,对“物品”进行识别,变成互联网可以采纳的信息,从而将原本的“物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一起,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应用。物联网技术使智慧博物馆“耳目通达”“融会贯通”。博物馆运用传感技术获取博物馆藏品、设备设施、库房展厅建筑、周边环境与人员位置等信息,并通过物联网将“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实现博物馆相关数据的交换与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对博物馆各要素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决策。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数据体量巨大(达到PB),冗余数据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智慧博物馆通过各类传感器件周而复始地产生大量监测数据,如视频监控摄像头实时摄取的大量视频数据,由此带来多源海量数据(大数据)的存贮、管理、处理、融合、整合和挖掘分析等问题。生成的大数据为应用数据挖掘和智能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从中获得有价值信息,真正实现智慧博物馆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策略谋划打下基础。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按用户要求动态提供虚拟化的、可伸缩的计算资源的高效服务模式,使用各类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及时获取和处理信息。云计算是构成智慧博物馆智慧特性的必要条件。云计算为博物馆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物理集中、应用逻辑分隔的集约化模式。一般来说,博物馆用户不需要自己去建设云计算中心,而由专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方通过建立以云计算中心为载体的计算资源池,实现计算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物联网使博物馆各类原本无法联系的“物品”变得“可识别”,从而可控制、可传递指令。物联网技术生成的大数据在云计算的支持下,进行迅速汇总、分析、决策与反馈,在短时间内向相关部门、人员下达科学指令。由此可见,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构成了一个由识别信息、采集信息、更新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决策、反馈控制等环节为主线的循环控制系统。